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的基本支撑。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3%,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就业问题依然突出。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如何解?如何看待部分人“就业难”和部分企业“招人难”并存的结构性问题?稳就业如何再发力?记者近日到陕西、四川、江苏、山东等地,走访企业、人才市场和高校,感受就业市场温度,了解促就业新动向。
稳中承压——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但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随着经济回稳向好,企业用工需求和线下招聘恢复,劳动力市场也趋于活跃。”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宋小强介绍,西安市仅上半年公共服务机构就举办招聘会近300场,7月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活动更加密集。
宋小强的观察也在宏观数据得到印证。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就业规模稳步扩大。但同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就业形势稳中承压。
“确实现在招聘量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水平。一些行业还在恢复期,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还面临困难,所以会放缓招聘步伐,不可避免地影响就业。”宋小强说。
一些毕业生告诉记者,今年已经很努力地在找工作,但是企业从开始接收简历到最后录取的时间周期变长。另外许多单位都要求一定实践经验,但之前受疫情影响,确实缺乏线下实习。
湖南一所普通高校法学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小陈表示:“第一份工作还是希望起点能高一点,但大企业招文科的岗位少、应聘的人多,和重点大学毕业生相比自己竞争力不够。所以投简历结果都不太理想,还没找到符合期望的工作。”
“当前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青年人的‘求职难’和部分行业‘招人难’并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
“今年以来生活消费、新能源等行业招聘快速增长,但是高校毕业生比较青睐的互联网、房地产建筑、教育培训相关企业招聘需求恢复较慢。”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说。
但从求职端看,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规模均创新高,还有不少留学生回国就业,竞争压力加上毕业生求稳心态明显,更增加了岗位匹配的难度。
与此同时,部分行业、企业又面临“招人难”,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短缺。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就业创业中心副主任杨澎江介绍,今年来校招聘的单位数量明显增长,国内五星级酒店以及全球知名酒店都来招人,学生岗位比可达到1:3,就是一个人可以选择3个岗位。但企业提供的是基层岗位,学生去的意愿就不强。
“我们这几年发展很快,急需重点大学材料、机械、电机等专业的优秀人才,硕士生最低给25万元/年,但还是招不够。”西安一家民营3D打印设备制造企业负责人说,计划2023届毕业生招100人,目前只招到80人。
四川九洲元亨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人资专员李静告诉记者,公司正在招聘视频拍摄剪辑、游戏测试、新媒体运营等岗位,虽然投简历的毕业生很多,但技术和能力符合要求的很少。“大部分学生学的还是偏理论、较宽泛,很少会参与实际项目,而企业希望一招进来就能上手干。”
多家招聘机构负责人反映,受大环境影响,企业这两年招人变得更为谨慎和“挑剔”,不仅提高了学历门槛,对求职者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明确,这也导致“就业难”与中小企业、制造业企业“招聘难”并存的问题更加突出。
聚力攻坚——重中之重推动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
面对就业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突出做好稳就业工作。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从政府部门到高校,各方正快马加鞭、聚力攻坚,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促进就业,特别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
“我们正在制订应届毕业生招聘计划。”山东泰安交运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朱霜指着电脑说,前几年疫情使得企业亏损严重,但在政府帮扶下保持了2700人左右的用工队伍。今年企业经营好转,决定吸纳新生力量促进发展。
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光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一项,企业就能减少支出约300万元,主要用于支付员工工资;另外缓缴失业、工伤保险还能减轻100余万元资金周转压力。”
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承载着6亿人的就业创业,是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关键。今年以来,我国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降低社保费率、发放技能补贴、扩岗补助等政策,用“真金白银”帮助企业减轻压力、渡过难关。
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1月至5月,全国失业保险基金稳就业支出547亿元,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717亿元,就业补助资金下发429亿元,政策红利持续转化为企业发展实效。
立足外部环境变化和就业形势需要,近期多省份纷纷加码稳就业政策。经初步梳理,6月底至今,已有北京、黑龙江、河南、湖北等十余地发布优化调整稳就业一揽子政策,陕西、云南、湖南等多地专门推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包”。
陕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王晓龙介绍,陕西出台了提高就业补贴标准、全额贴息创业担保贷款等6条新举措;同时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政策性岗位扩大到8.55万个。“尽最大努力、挖最大潜力,帮助毕业生就好业。”
7月14日举行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陕西省属国有企业专场招聘会上,新增的3000个岗位集中“亮相”。西安航空学院机械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小高说:“我比较想去国企专业对口的岗位,收到通知后早早就来了,投的企业里已经有两家给出面试安排。”
政府部门全力以赴稳就业,高校也在想方设法增强就业服务。
“学院领导多次前往省内地市州访企拓岗,挖掘招聘需求,为学生争取更多合适岗位。虽然毕业生已经离校,但我们会持续向未就业学生推送岗位,鼓励他们多渠道就业。”杨澎江介绍。
杨澎江说,酒店管理这个专业有自己的技术含量,现在更多要“+大数据”“+互联网”。“下一步我们会进行跨学科教学,比如培养未来酒店的收益管理专项人才,既能实现稳定就业,还能提升就业待遇。”
主动应变——顺应社会发展所需,多管齐下持续提高就业质量
“经过多年扩招,我国已有超2.18亿人具有大学学历。抛开经济的短期波动影响,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青年,始终面临就业选择和挑战。而这不简单是靠临毕业最后几个月就能化解的,应该从整个培养过程进行优化改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说。
记者观察到,面对就业环境变化,大学生群体已经在调整发展路径,越来越多人选择主动对接职场所需,脚踏实地提升能力,或根据自身所长投身更多元的就业形态。
“到企业见习后才知道,我之前投了一圈简历无果的质量控制类岗位,实际招的都是硕士以上且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药事管理专业2023届毕业生糜蕊说。
考研失利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选择到南京奥赛康药业见习:先进生产车间,协助岗位人员搬运药品、对自动灯检后的药品进行装箱、协助清场,因表现优异又被调到质量保证部。“原来从没到企业体验过,几个月下来觉得挺有意思,待遇也不错。”糜蕊笑着说,7月初她已顺利签订了就业协议。
来自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小王,6月份毕业后到江苏苏州富纳智能制造学院,自掏学费学习机械设计。
“我每个寒暑假都去企业打工,挣钱的同时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他表示,自己大专学历就业竞争力并不强,干接料员这类偏体力的工作待遇不高,而且很可能随着智能化发展被机器人替代。所以打算精进技术去应聘助理工程师,这样未来有更多选择权。
“我们原来主要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但是这两年发现,自己花钱来进阶学习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学习的课程包括电气设计、工业控制、工业机器人等,都是前沿领域企业最缺、待遇最好的专业。”富纳智能制造学院董事长吴加富说。
部分高校也在顺应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张博介绍,这几年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学校新增“高精尖缺”专业,减招停招社会需求弱的专业,不断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今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在95%以上,主要到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科研院所就业。
为破解“招人难”问题,一些企业也不断调整,从改善就业环境、提高技能人才薪资待遇等方面增加吸引力。
7月盛夏,在格兰仕中山基地却见不到工作人员汗流浃背。企业投入几千万元进行智能制造车间恒温恒湿升级改造,近70条生产线的一线员工工作环境大为改善。
“人是企业第一资本。必须从各方面提升员工福利待遇,增强人才归属感。通过尊重人才、依靠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这是稳定制造业就业的根本,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格兰仕集团培训中心负责人范鑫说。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