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网络的飞速发展,许多民歌迅速走红,尤其是云南民歌备受关注。
“恐龙抗狼抗狼抗”
“老司机,带带我,我要上昆明”
“拿着青春陪你赌,最后你却让我输,说过永远陪我笑,你却让我放声哭”
……
它们或大胆直白、或热情坦诚、或猎奇古怪的歌词内容和具有强烈记忆特征的旋律,每每让人忍俊不禁,纷纷调侃。人们惊讶于这些民歌来自父辈、甚至祖辈的时代,但民歌的温度显然可以穿透时间,传递鲜活的生命力。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咱们这个广袤的乡土中国,每一寸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片山林都有它的歌谣。不论是高原上的牧歌,还是河谷里的渔曲,亦或是林场深处的伐木号子,它们都是大自然与人心最纯粹的对话。
作为一本研究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著作,《天籁乐途》一书是有些与众不同的。正如那些民歌一样,它不是坐在屋子里憋出来的,它是随着边境村寨、牧区林场里的老百姓们一起走出来的,如今又带着你走进那些遥远而又亲切的乡土故事里。
民歌是社会生活的“活化石”,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紧密相连。
无论是节日庆典,还是婚丧嫁娶,民歌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这些山歌中,你可以听到山的呼唤,水的流淌,风的轻吟,以及人的心声。
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人,他们在高山放牧,于低谷种田,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在重要的节日时,家家户户都会做饭招待来客。饭后,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唱歌、跳舞、互相拜节,祝愿人们幸福安康,六畜兴旺。
在塔吉克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提孜那甫乡,你还会看到他们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拒绝使用农药、化肥和薄膜,不与外族通婚,这也使得他们的语言、宗教、歌舞一直很好地传承下来,并牢固保持自己的特色。
他们对自己的民歌是超乎想象的热爱,将其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只要鹰笛、手鼓、热瓦甫等乐器一响,歌声就随之而起,唱到激动时还会站起来手舞足蹈。他们用歌声表达喜怒哀乐,用歌声表达理想,用歌声叙述和记载着他们的历史。
若你有机会来到塔吉克族人家做客,茶余饭后热情的主人会用歌声款待你;若参加婚礼,也可欣赏到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就是参加葬礼,也能听到感人肺腑的送行歌。
这些普普通通的农民、牧民,就这样在生活和劳动之余,从父辈们那里学会了一首又一首民歌,一代又一代唱到了今天。
他们的歌声,就像是天堂里的歌声,那样美,那样甜,字字句句好像都渗透出积淀已久的力量,撞击着你的心灵,令人陶醉,又令人震撼。
民歌是属于老百姓的歌,是每个鲜活的人的歌。
这些民歌,它们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们是跟着老百姓的脚步,一步步走出来的。春种秋收,夏忙冬闲,每一个季节的变换,都有对应的旋律相伴。它们跟着山川的起伏,跟着日月的轮转,见证了无数个日夜的劳作与休憩。
在中缅边境的打洛镇曼夕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半夜起来割胶,白天茶叶地采茶,逢活动滴水赕佛,往天上放烟花、孔明灯,往河里放河灯,上新房仪式用烟熏清理。家里的两根柱子分男女,寨子的寺庙也有两座,分男女……
他们生活的周围,是森林,是茶林,甚至就连他们居住的寨子,都跟周围的自然没有明确的区分。源于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思想,他们对自然中的各种植物、甚至是小动物都充满了敬畏。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民歌是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他们大多自幼学唱布朗族民歌,每逢结婚、迁新居、过年过节或劳动之余,都爱对歌。种类丰富的布朗族民歌,就是他们自己的“百科全书”,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日子怎么过的,歌就怎么唱”。
也是因为这样,布朗民歌在时代变迁中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迎宾歌、祝酒歌等日常生活的随性歌唱,到现在慢慢发展到也用汉语来唱了,加入了很多原来没有的现代乐器,甚至组建了歌唱队、乐队参加各种音乐会、国际比赛。
在他们看来,曼夕布朗人的歌,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一些特色,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真心感谢有这么一群人,将自己热爱的民族歌舞当做一种事业,曼夕布朗歌才能唱到今天。
在《天籁乐途》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内容,都可以用来作为参考资料了解不同地域民众的生活,非常多样,非常有趣。或许你读完这本书,也会回想起小时候,一到夏夜,村里的人们就聚在一起,老人们摇着扇子,讲着古,孩子们瞪大眼睛听着,而那些民歌,就像是一根根看不见的线,把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一起。那时候的快乐,简单而又纯粹,就像民歌里唱的那样,直击人心。
但你也会发现,这代代相传的珍宝,却在现代生活中渐行渐远。我们又该如何留住这份质朴与深情,让下一代也能感受它的魅力呢?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