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原标题:脸花鼻黑!乐山大佛究竟怎么了?

脸花鼻黑! 乐山大佛究竟怎么了。

乐山大佛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石刻坐佛,通高70多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巨大的佛像开凿在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的红色山岩体上,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美誉可是,就是这样的红砂岩山体,风化病害严重,有的岩体表面明显泥沙化,用手指轻轻一蹭便可能脱落

由于气候潮湿,雨水多,依存岩体性质等因素,长期以来,乐山大佛的水害,生物病害,风化病害,修复层开裂剥落等问题突出。

在游客眼里,乐山大佛时常脸花鼻黑,流泪,长草,开裂等,而上一次大规模修缮完成至今,还不到三年。

保护乐山大佛需要系统性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这次修缮中,施工人员发现,大佛的鼻子底部是空的,里面为木头骨架,外面抹着锤灰,有水从嘴,鼻流出的痕迹。

8日,由四川省文物局组织,多位全国知名专家参加的石窟保护座谈会在四川乐山市召开为乐山大佛石窟会诊,得开出一副治水药方

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们经过现场勘查后一致认为:乐山大佛存在多种病害,最主要病根在水患。

水的问题,内部裂隙的位置,防风化,用什么材料修复,是否建大佛阁遮起来,游客承载量极限等,都需要系统规划,分步落实这是一个整体性工作,需要专业科研团队长期研究

根据消息显示,自1914年以来,乐山大佛先后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表面修复,但都没有系统性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至今,大佛的鼻子骨架仍为木质,木质鼻子更易滋长微生物。

会诊后,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表示,将针对系列问题照方抓药,以新成立的四川石窟寺保护研究院,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为依托,与国内外科研机构深入合作,对乐山大佛开展系统化整体性保护,跨领域多学科研究,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实施一批保护利用项目。

新闻链接

守住文化遗产家底

乐山大佛维护修缮事记

时间倒回1996年12月6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墨西哥梅里达召开世界遗产评委会全体会议,全票通过了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从此,如何更好地保护乐山大佛,守住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家底,成为了乐山最近几年来的不断探索

1996年,维修乐山大佛头部,胸部,手部,双脚,

1999年,维修注易洞,新修文物库房,改善文物藏品保存环境,

2001年,大规模修缮乐山大佛头部,面部,肩部和双手双脚等,并对大佛体表进行全面维护,

2002年,完成乐山大佛景区核心区监控系统工程,对重点部位施行24小时监控,

2004年至2006年,维修凌云寺,乌尤殿等,

2008年至2009年,落架维修凌云寺,

2011年,完成景区景云亭,灵宝小道,东门危岩加固治理工程,

2014年至2015年,开展乐山大佛左侧危岩治理工作。

2018年,根据国家文物局相关批复,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决定从10月8日起对大佛进行全面体检,开展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乐山大佛正式闭关,

2019年4月,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完成,乐山大佛正式出关亮相。这也是每次修缮后,大佛鼻子都率先变黑的原因。。

文图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a4

热门资讯

40
33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